小说 《山海经》 《山海经》自古号称奇书,自战国至汉初成书至今,公认是一部奇书。书中所记神灵四百五十多个,个个奇形怪状,神通广大。记载了约四十多个方国,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条水道,一百多个历史人物,它是现存的保存古代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堪称中国上古神话的宝库。全书十八卷,分《山经》、《海经》两大类,约三万一千字。内容涉及很广的范围,包含了地理、历史、植物、动物、矿物、医药、鬼神、祭祀、氏族部落诸方面的内容 《西游记传》 杨致和 杨致和《西游记传》和朱鼎臣《唐三藏西游释厄传》,与名著吴承恩《西游记》,都成书于明代。三书关系如何,孰先孰后?是朱本、杨本删节了吴本,抑吴本继承完善了朱、杨两本?学术界至今尚未获得一致的定论。本书适宜于古代小说爱好者阅读,更是小说史研究特别是《西游记》研究工作者的必备资料。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十七篇明之神魔小说(中):“又有一百回《西游记》,盖出于四十一回本《西游记传》之后。”但杨本“文词荒率 《世无匹》 娥川主人 小说《世无匹》为清人娥川主人所编,世无匹(又名《世无匹奇传》丶《生花梦二集》)。题“古吴娥川主人编次”,“古吴青门逸史点评”。娥川主人尚有小说《生花梦》 、《炎凉岸》。今存最早版本为“金阊黄金屋刊本”,四卷十六回。(大连图书馆藏。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中《世无匹》即据此影印。春风文艺出版社所出单本《世无匹》虽也以此为底本,但毕竟经人整理和校点 《双凤奇缘》 雪樵主人 叙述王昭君姐妹和番、破番的故事。情节多取材自马致远《汉宫秋》,与史实无涉。 《穆天子传》 郭璞 注 《穆天子传》:又名《周穆王游行记》,是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在今汲县西战国墓中发现的竹书之一,是一部记录周穆王西巡史事的著作,书中详细记载了周穆王在位五十五年率师南征北战的盛况。《穆天子传》初经荀勖校分五篇,东晋郭璞注此书时,又把《周穆王盛姬死事》一篇加入,成为六卷,这是古本。今本乃宋人修编,相较古本有所残缺。周穆王西游在《春秋左氏传》、《竹书纪年》、《史记》中均有记载 《林兰香》 《林兰香》是《金瓶梅》之后一部重要的世情小说。作者模仿《金瓶梅》,写一个家庭的兴衰及一群女子的命运,同时又力图超越《金瓶梅》,于是在人物形象、思想倾向诸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小说的发展趋向。这样一部承上启下的重要作品,它的创作年代却相当模糊。《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称“清无名氏撰”,未及年代问题。春风文艺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的《出版说明》则称:“《林兰香》著于何时尚无确切依据 《梦中缘》 李修行 本书不题撰人,据序及《阳信县志》知系清初李修行所著。修行,字子干,山东阳信人,康熙乙未年(五十四年)进士。一生不曾仕进,只任过数年教习,晚年著成此书。书经咸丰、同治年间战乱,原本残缺;后经搜集,汇成完帙,于光绪十一年刻成,流传至今。全书十五回,首有叙,尾署“光绪十一年(1885)秋月后学莲溪氏书”。 本书据有益堂刊本校点,参校崇德堂刊本 《南游记》 余象斗 《华光传》即《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又称《南游记》,余象斗是作者兼刊刻者。那时常见书坊主写小说,因为《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在嘉靖朝刊行后,通俗小说受到大众热烈欢迎,文人此时却不屑于创作。书坊主眼见开辟了新财源却无作品可印,便或自撰,或雇下层文人编写。《南游记》写得很拙劣,但身为书坊主的余象斗已感到“其劳鞅掌矣”!大概由于写得太辛苦却遭盗版,对此又无可奈何,他实在气不过,便破口大骂 《官场现形记》 李伯元 《官场现形记》, 李伯元(1867—1906),清末著名小说家;伯元系其字,号宝嘉,别号南亭亭长、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江苏常州人,生于山东。六岁丧父。父申之,宦于山东。当时伯元堂伯父李翼青也在山东为县令,便将侄儿领养在身边。李翼青在山东历任知县、同知、知府等职,故伯元从小在州县衙门读书成长。在伯父严肃的爱抚与督促下,他擅长于八股、诗赋、词曲,精书画篆刻,曾以第一名成绩考取秀才。他二十六岁时 《西太后艳史演义》 李伯通 暂缺简介。 《狄青演义》 西湖居士 李雨堂,号西湖居士,清代人,编著《狄青演义》,叙述英雄传奇人物杨宗保、包拯、狄青等忠臣良将外击西夏、内除奸臣、忠君报国的故事;以狄青为主人翁,加上忠奸势力的水火交锋,情节复杂曲折,故事丰富有趣 《七剑十三侠》 唐芸洲 《七剑十三侠》一名《七子十三生》,是晚清侠义小说的代表性作品,在当时即被誉为“诚集历来剑侠之大观,稗官之翘楚”(江文蒲“初集”序)。作者唐芸洲,号桃花馆主,姑苏人,生平不详。此书分三集陆续刊行,各六十回,共一百八十回。初集六十回刊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江文蒲在为初集作的序言中说:“吾知是书一出,其不胫而走也必矣。”诚如斯言,书刊行后“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月湖渔隐“二集”序) 《水浒后传》 陈忱 《水浒后传》是《水浒传》的续书,讲述梁山泊劫后幸存的李俊、阮小七、李应、燕青等英雄,再度聚啸山林,反对奸臣恶霸,抗击金兵入侵,最后到海岛创基立业的故事。 和《水浒传》相仿,书中故事也是从梁山泊开始。弃官家居的阮小七到梁山泊祭奠宋江等亡灵,被原蔡京爪牙张干办捉拿。阮杀死张干办,携母出逃,路遇开酒店的孙新、顾大嫂……小说情节由此展开,逐一带出散居各地的原梁山好汉,因不堪奸臣恶霸的欺压,纷纷再次造反 《封神演义》 许仲琳 许仲琳(约1567—1620),亦作陈仲琳,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明朝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活动于于隆庆、万历年间。生平事迹不详.有些学者,专家以为许仲琳仅是别人托名,《封神演义》可能另有他人所著,到底是谁,尚有争论.现将有关资料汇集如下。 梁章钜在《归田琐记》卷七中引用林樾亭的话说:从前有个读书人,在他大女儿出嫁时用尽了家财,二女儿因此很埋怨,这位读书人安慰她别耽心 《好逑传》 名教中人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中,诞生于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好逑传》算不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但是在汉籍外译史上,它所占有的地位却极为值得大书一笔:《好逑传》不是第一部译成西方文字并得以出版的中国长篇小说。而且在译本问世之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对间里被向往中国文化的西方文人奉为经典。德国大文豪歌德甚至在年近八旬之际仍然对这本他三十年前读过的作品记忆犹新。此书何以能在西方拥有如此经久不衰的魅力 上一页 5/27 下一页